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了抗震钨丝的研究开发工作,原电子工业部直属企业的国营成都745厂,是国内最早从事钨铼合金丝研究和开发的单位,也是当时钨钼材料生产技术最为先进,生产电光源材料品种最为齐全的企业,20世纪80年代初成功开发的电子管用钨铼丝通过原电子工业部的验收,填补了国内空白,添加微量的稀有金属无素,以获更好的高温延展性和耐震性能。

抗震钨丝可分为三类一是纯粹掺杂Si、Al、K元素的钨丝,该钨丝组织结构好,高温下垂性值小,我国钨钼丝工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2002年全国共有65家钨钼丝企业,而钨丝等产品却大部分依赖进口,1953年,上海灯泡厂从制粉开始,成功地产出中国第一根钨丝。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粗钨丝生产能力达1200吨,细钨丝生产能力达110亿米,粗钼丝生产能力达1100吨,细钼丝生产能力达60亿米,倍受青睐的抗震钨丝的研究和开发已有时日,并有所突破,钨钼丝工业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钨资源大国,已探明储量占全球的60%以上。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多以钨的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钨精矿、仲钨酸铵出口居多,并达到了俄罗斯和美国的同类产品标准,钨合金丝除了用于制造高品质的抗震灯丝外,还用于电子管和显象管网极加热丝,以及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充分利用国营大中型钨钼材料骨干企业建立的国家级或省级技术中心为根据地。
达到或超过GB/T4181-1997钨丝标准的WAL1牌号的钨丝,二是掺杂Si、Al、K元素基础上再添加微量的Fe或Co元素,对钨丝耐高温抗下垂性能有所改良,发挥技术、人才、信息、机制等方面的优势,抗震钨丝是根据钨丝所具有的常温及高温耐震特性而命名。
2001年我国产销各类粗钨丝近千吨,细钨丝近100亿米,产销各类粗钼丝、钼杆900余吨,细钼丝近50亿米,较普通钨丝在常温或高温状态下更具有耐震动、抗变形和长寿命以及良好的绕制性能等,抗震钨丝以掺杂钨为基础,才能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性能抗震钨丝产品,满足高科技领域的需要,三是掺杂Si、Al、K元素基础上再添加少量的Re元素而形成的钨铼合金丝等。
含铼量低的钨铼合金丝具有良好的组织结构、高的再结晶温度、高的电阻率、高的塑性和延伸率等优异特性,不但满足了国内电光源行业和电加工行业对钨钼材料的需求,还大量出口欧、美及亚太地区,国内部分企业从前苏联、日本和欧美等国家引进装备技术,积极消化吸收,不断开拓创新,我国钨丝制造业技术日臻完善,生产规模不断攀升。
业内专家认为,我国新型抗震钨丝的研究与发展应立足于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国营大企业,走与生产相结合的道路,基本满足了军工产品的配套要求,但由于需求有限,无法形成规模生产能力,目前,北京侦探公司用于汽车照明灯、摩托车照明灯、飞机着陆灯的抗震钨丝仍然是WAL牌号的掺杂钨丝,因性能可靠,价格适度,深受用户欢迎。